新华社客户端上海5月12日电(记者 吴振东)课程进行到练习阶段,老师发布答题卡,学生各自作答,系统自动采集学生作答的全过程数据,根据答题情况,老师进行讲解、分析……这是近日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一堂初三英语专题复习课的“现场”,也是上海当前大规模线上教学的缩影。
面对疫情突袭,上海全市中小学自3月12日起调整为线上教学。2个月来,上海微校首页累计访问量已近6000万人次,“空中课堂”栏目累计点播量6203余万人次,“名师名对面”栏目累计点播156万人次,最新上线的“学科精要·名师点拨”点播26万人次。
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线上教学总体平稳有序,这既源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持续开展“空中课堂”积累的宝贵经验,又得益于近年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推动,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教师、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。
据了解,上海在3月初即成立在线教学保障工作组,推进网络升级、平台扩容、指南更新、流程升级等工作,为大规模在线教学做好技术支撑。同时,建立监测保障服务工作机制,每日跟踪采集相关数据,及时调配资源和应对突发情况,保障各平台平稳工作。
“在线教学过程中,网络基础设施相比2020年更加平稳通畅,ClassIn、钉钉、腾讯会议等平台也围绕上海在线学习的特征不断进行功能完善。”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董玉琦说。
集合上海1000多名优秀师资打造的1万多节“空中课堂”视频课资源,让教师对于上好线上课心中有底,但与两年前相比,更大的改变在于教师的在线教学水平,通过积极挖掘平台功能的教学功用,课堂的互动性、学生的参与度、教学的个性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。
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,班主任施佳乐运用钉钉平台开展“欢乐彩云间”主题班会。在施佳乐的引导下,师生“连麦”、生生互动,畅谈疫情下的宅家生活。孩子们主动表达自己遇到的困难、希望小伙伴一起解决的问题等,施佳乐则给予鼓励和指导。“语音、图片和视频的结合,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。”施佳乐说。
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,进行多元工具组合,逐渐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。在徐汇区园南中学的一堂习作课上,学生们通过“共享屏幕”,展示自己居家拍摄的体育锻炼、文娱活动、科学实验、家庭劳动等种种细节,真诚地分享内心感受。过程中,学生对自我、亲情、社会、生活有了更多认识和理解,以前苦于没有素材可写的作文,通过“居家日记”的慢镜头,得到诸多启发。
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必然也带来挑战,在“学”方面,临场感的弱化可能导致学生出现上课走神、参与互动意愿降低、学习目标感不强等问题;在“教”方面,只有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,才能进行精准高效的讲解和活动组织。面对这些挑战,天山二中基于长宁区数字基座理念和前期部署,启动各项教学应用,包括基于AI直播技术的在线授课、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在线作业、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在线考试等,构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在线教学模式。该校教师表示,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能还原线下课堂练习的场景,还能让授课教师随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,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,学得更扎实、更深入。
隔着屏幕的一句“老师好”,背后支撑的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探索。董玉琦表示,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、作业、考试,上海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从为学生提供完全由教师支持的学习路径,向由教师与技术共同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转变。
今年3月,《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发布,明确进一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。上海市教委表示,将进一步加强保障,对网络压力、各大平台安全运行强化监测、统筹资源、做好预案;及时总结在线教学经验和不足,做好在线升级方案。同时,将对照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任务,做好调研工作,完善实施方案。 【编辑:李岩】
Copyright 2015-2022 华南数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